手机一点,涓涓清流入田间|“长沙六项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报道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廖国君 实习生 罗琦

  “原来干旱少雨的时候,田里的水都不够用。现在好了,只要打开阀门,水立马到位,省时又省工,还节约了用水量。”长沙县高桥镇百录村种粮大户黄骥乐呵呵地说。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沙县桐仁桥灌区、红旗灌区的多个乡村,实地感受到当地水利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长沙县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智能灌区,成为省政府通报表扬的长沙六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铺设现代化灌溉管道,水资源利用率已超95%

  记者走进桐仁桥灌区,只见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处处涌动着冬种、冬修、冬造的忙碌身影。绿色掩映的大地上,一根根灌溉管道纵横交错,已基本替代了原有旧式沟渠,有效避免了蒸发,加上智能用水系统,节水效率大大提升。

  百录村用水户协会会长龙蟠告诉记者:“过去,明渠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53%,而现在县里在灌区铺设现代化灌溉管道,管道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95%,节省了超过40%的水资源。”他点了点手机中的农业用水软件,补充道,“如今,只要轻轻一点手机,水就能顺着管道流到田间,真是又方便又节水。”

  在灌区走一走,田间地头令人瞩目的是那些遍布各处的远程控制电动阀和从放水管道里涓涓流出的灌溉用水。种粮大户李欣介绍:“以前枯水季沟渠里水少,丰水季则出现浪费。现在管道里时时刻刻有水,浇地更及时了,而且软件非常精准,想用多少水、放多少水,不多不少正好,一亩水稻产量增加了100多斤,几百亩地加起来,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万元!”

  从水资源到“水资产”,一场从田野开始的改革

  水资源一直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长沙县主要河流捞刀河、浏阳河都在县域偏南,明渠灌溉蒸发渗漏大,大部分地方水资源不足。记者从长沙县水利局了解到,该县的水资源供应量仅占全省平均值的42%,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灌溉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干旱少雨时节,很多农田因为缺水面临停产的风险。

  红旗灌区的一名种粮大户说道:“以前遇到旱情时,水成了稀缺资源,大家只能挖来挖去引水浇灌田地。现在,政府通过改革解决了这一问题,水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我们的生产也得到了保障。”

  长沙县水利局规划计划科科长彭浩告诉记者:“长沙县的水权改革按照‘定额供水、计量收费、梯级计价、节奖超罚、水权可流转’原则,不仅在水价上做了调整,更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和精准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将水资源成功转化为水资产,为农民带来了实际的收益。

  水利部门给农民用水指标或者是水权,每亩是204.6立方米/年,如果农民节约用水,那么节余的部分,水利部门再溢价给予回购,以现金奖励给农民。

  红旗水库负责人喻金星介绍,水价改革是实行梯级计价的奖惩措施,依托村、社区用水协会向水库管理所预购水权来引导农民合理用水。回购则是阶梯性的,节约得越多,政府回购的价格也就越高。

  尝试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的增值与流转

  长沙县的水权交易机制是这场改革的亮点之一。通过水权交易,农民可以将节余的水权转让给城市供水企业,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收益。2024年12月,长沙县回龙灌区与湖南长大集团长沙黄花供水有限公司通过水权交易所完成了5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权交易,获得了20万元的交易资金。这些资金将用于灌区内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

  过去,由于水价低廉且缺乏监管,很多农民并不注重水的合理使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而如今,水价改革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增强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让农民有了额外收入,还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使节约下来的水弥补作为生活用水。种粮大户黄骥补充道:“每年灌溉期之前,用水协会会对放水设施进行检修,有专门队伍管理维护,用水有保障,我们用得安心也放心,乐意缴纳合理费用。”

  水权交易机制也推动了农业和城市用水的合理分配。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智能灌溉技术普及和水价改革实施,长沙县的农业发展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水资源已经不再是消耗品,而是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产”。长沙县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未来长沙县将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业用水权改革,加强宣传引导和积极探索,完善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价值转化提升,让改革果实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引领长沙县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


【作者:王斌 通讯员 廖国君 实习生 罗琦】 【编辑:易隽】
关键词:长沙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