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接花样美好生活|街镇“新”引力系列报道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莲喻人,道出了莲花高洁脱俗的品质。在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正如其名,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底蕴,展现出一幅乡村和美、宜居宜业的画卷。
走进莲花镇,山清水秀,鸡犬相闻,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丝竹之声悠扬悦耳,乡邻的笑容如花般明艳,处处洋溢着宁静与幸福。这里不仅有着莲花般的气质,更凭借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成为长沙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莲花镇依托莲花山、莲花河、桐木河等自然资源,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记者走进莲花镇,探寻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的故事。
生态为基:打造“山水莲花”绿色名片
蛇年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莲花山上的南科院子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上千名村民,被邀请到这里感受剪纸、写春联、杀年猪等传统过年民俗活动,过“非遗中国年”。
这场活动的组织者,是拥有708万抖音粉丝的乡村守艺人彭南科。2024年,彭南科决定将工作室迁到风景如画的莲花山。在莲花镇的大力支持下,彭南科将荒废多年的旧院进行改造,建设成了一个乡村手艺视频创作基地,并举办了这次过年活动,回馈当地村民的厚爱。
与彭南科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多位达人,包括圣峰果业创始人黄仕其、“赴一场庄园”民宿老板李婉婉、90后乡村创业者“野趣猩球”主理人侯星辰、莲花书栈民宿主理人胡紫凌等。他们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有趣的门店设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莲花镇因此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为何选择湘江新区莲花镇?答案只有一个:莲花镇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
莲花镇位于湘江新区西南部,镇域面积114平方公里,下辖11村1社区,人口5.3万,拥有莲花山、五峰山、莲花河等名山秀水,森林覆盖率64%;文化底蕴深厚,有灵瑞寺、六合寺、云盖寺等千年古刹坐落其中。由于地处丘陵地带,以低山丘陵为主,莲花镇最高点为莲花山,海拔342.8米,比岳麓山高42米,是湘江新区“五麓融城”规划中的乌山—莲花山、岳麓山—象鼻窝—莲花山2条分隔城市组团的山体绿廊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空气清新宜人,青绿环绕,稻田、花海、果园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得益于莲花镇的好生态。2024年,莲花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市场主体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净增147家(其中企业净增47家)。值得一提的是,莲花慢城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项目竣工验收,引进了mint-11薄荷音乐农场、南科院子、莲欣生态农场、藏山峪文创艺术谷等四家产业项目,吸引了约70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资,真正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的三方共赢。
莲花镇党委书记吉文斌满怀信心地说:“2025年是湘江新区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今年的目标是深入学习并借鉴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在吉文斌的文旅蓝图中,莲花镇环莲花山片区正在抢抓时间进行提质改造,朝着“中国非遗谷”的目标迈进。从零星到整局,从单一到成片,莲花镇正逐步构建一个集非遗传承、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未来,这里将成为更多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
产业为翼: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
究竟是怎样的变化,让一个普通乡镇一跃成为新区冉冉升起的“明星”?又是什么样的“新”引力,让创业者摒弃主城区的“流量”选择乡村?走进莲花镇,答案悄然浮现。
春日里,莲花镇金华村的田野上,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鸣并进,一层层泥土被从高处抛向低处,先前的小田块已逐渐被“化零归整”。数月之后,这片土地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绘就一幅村美人和、产兴民富的美丽画卷。
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莲花镇数年来对生态环境的精心保护与修复。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生态“高颜值”已经成功转化为经济的“好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打造这片“好山好水”,莲花镇实施了耕地恢复、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林业复绿及美丽屋场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他们将项目区内的1000余亩林木移植,用于美丽屋场的生态绿化、镇村道路的绿化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同时,充分挖掘镇域内约200亩的补充耕地开发潜力,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质量,为莲花镇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施行复耕复垦的2022年,莲花镇共恢复耕地1938.69亩,并全部实现种植。2023年,莲花镇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新模式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十大案例”。2024年,成功恢复耕地500余亩,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水稻集中育秧设施4.7万平方米。
然而,在恢复耕地的基础上,莲花镇并没有止步。2024年,莲花镇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梁雪松进行“千万工程”培训,并请教授团队对金华村“梦里乡村”试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
梁雪松教授及其团队根据金华村的地貌特色,立足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水稻生产,不仅规划了美丽的农田景观,还计划打造高标准农田投融创项目。同时,他们还根据后期的农业生产售卖需求,设计了粮食烘干基地、仓储中心等配套设施,撬动金华村的乡村振兴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3月考察湖南时提出了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农业资源、农俗风情正是旅游业持久魅力的来源。”吉文斌表示,“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是我们答好这两道‘融合命题’的必然要求。”
下一步,莲花镇将继续依托“莲花大米”“莲花甜桃”等特色农业品牌,结合智慧农业和生态旅游,实现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民生为本:智慧社区与公共服务共绘幸福蓝图
因水而美、因山而富。
莲花镇依靠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水为带、以山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道路与城市设施自然衔接、融为一体,既补齐了民生短板,又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了“换道超车”。
在民生实事上,莲花镇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小镇。
“莲花镇云集村和岳麓街道靳江社区完成结对共建”“桐木村和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完成结对共建”……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莲花镇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支撑作用,成功举办了“莲花绽放·直播新动力”赋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并通过深化“城乡对接·村社互进”行动,12个村(社区)均与城市社区结对共建,探索出了一系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到了10个,其中云盖村、东塘村、桐木村更是突破了100万元大关。
在环境整治与品质提升方面,莲花镇坚持靓环境、树新风,让和美乡村焕发出了新的容颜。2024年,补绿造绿150余亩,并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组织力量对主干道沿线的成堆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和河湖水体保洁工作,莲花的春天处处生机盎然,在静谧祥和的乡间小道上,前来的游客享受其间、流连忘返。
在社会事业方面,莲花镇以“兜稳、兜准、兜牢”为工作主线,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动态更新信息台账,2024年发放各类补贴、救助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为160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五丰村建成全市第一家“暖心厨房”,市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建成家庭床位70张。
在民生服务方面,莲花镇同样不遗余力。为了让村民能够“喝上水”“喝好水”,莲花镇铺设了200余公里供水管道,连接黄桥大道市政供水通道,并新建了1座加压泵站,为居民带来了清洁的自来水。同时,进行分表入户、总表入组、总表入村的供水设施建设,为1000多户村民实现了分表入户,饮水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除此之外,2024年,完成了68个骨干水利工程和小农水等项目、完成了6.28公里的白改黑工程和约30公里的公路硬化工程、对60余处公路水毁隐患进行了整治,莲花镇村民出行更方便、农事更轻松,“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喜笑颜开的村民、络绎不绝的游客、逐年增长的收入……无一不诠释着莲花镇将绿水青山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下一站,山高水长。莲花镇将秉持初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再出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