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来了!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见习记者 李先强)一座“新城”的诞生,承载的是繁华与机会。近日,湘江科学城科学交流中心提前58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湘江科学城建设进入“快车道”。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包含科技服务中心、科学交流中心、交易展示中心、湘江院士港、湘江创新港等项目,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用。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布地、首开区启动地,湖南湘江新区正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集聚区,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吸引更多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科研产业机构在此聚集。

如火如荼,产业项目全面提速

科学交流中心项目由湘江集团梦想置业公司投资建设,五矿二十三冶承建。项目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以创新技术和高效管理跑出建设“加速度”,项目团队仅用34天完成桩基工程,59天启动首块底板浇筑,67天实现首根钢结构吊装,221天实现项目主体封顶,目前正以冲刺2026年8月全面竣工节点全速推进。湘江集团梦想置业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崔贵庚介绍,科学交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总投资19.8亿元,作为湘江科学城核心功能区的重要载体,将与周边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形成联动,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

在项目建设现场,当前正进入装饰装修、幕墙安装等关键阶段,装配式建造工艺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格外引人注目。通过数字化协同监控管理,实现设计、施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此外,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阳极氧化铝板饰面工艺,确保建筑兼具现代美学与绿色低碳特性,一座智慧、绿色、创新的科学地标正拔地而起,成为展示湖南科技实力的新名片。

五矿二十三冶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建平介绍,项目全面推行“节点倒排+资源动态调配”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实现各专业“零碰撞”、工序“零窝工”的高效衔接;以智慧工地系统实现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实时监控,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技术保障;以“智慧监管+四不两直”等方式,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确保项目实现“零事故、零伤亡”安全生产目标。目前,建设团队正锚定6月底完成主体二次结构及精装、机电、幕墙样板段验收的目标,强化举措、加足马力,以“三个一流”原则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除了湘江科学中心“五大建”项目,湖南大学科创港已经全面完成桩基施工,进入基础及主体建设阶段。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初源新材料研究院、湘江科学城新材料基地、湖南省儿童医院(西院区)、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等项目也都在加足马力推进建设中。

多点开花,配套设施持续完善

除了产业项目,湘江科学城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正持续完善中。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正积极做好片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的建设气息扑面而来。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项目规划96个班级,预计可容纳4200名学生在此学习和食宿。目前,所有楼栋均已完成封顶,计划今年6月建成,9月正式开学。
  双湖家园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民生项目,可保障湘江科学城范围内3291户拆迁居民的住房需求,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大王山南片保障性住房三期(西地块)可安置1326户拆迁群众,目前正全力推进地上主体施工,整体项目年内将完成封顶。坪塘北片保障性住房三期可安置1204户拆迁群众,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正负零施工,计划2026年完成建设。今年片区还将建设湘江科学城片保障性住房(一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站、市民公园等众多配套设施。  

片区交通方面,白庭路全长15.15千米,现已完成2段建设,含浦大道—红桥大道段桥梁段已基本完成下部结构施工,红桥大道—白泉路段已启动二层水稳摊铺,科创大道—湘潭银盖路段正在进行二层水稳摊铺,计划今年6月建成。
  科创大道(原白云城际主干道)全长约7.34千米,计划今年6月完成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暮坪湘江特大桥全长约1.47千米,目前南北两座桥梁主体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水稳、排水等施工,建成后车辆往来湘江科学城和河东,过江只需短短5分钟。此外,暮坪大桥河西联络线、首开区“三纵四横”路网、人民港排渍泵站等配套设施稳步建设。

莽莽湘江,逶迤壮阔。一座科技产业新城,将在湘江西岸冉冉升起!

【作者:柯鸣】 【编辑:柯鸣】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