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守望了半部湖湘史,岳麓山有一群“英魂守护者”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通讯员 赵月 张飘

晨曦初露,岳麓山的松涛声还未唤醒沉睡的山林,一群身影已悄然穿行于林间。他们手持记录本,步履轻缓,时而驻足凝视斑驳的墓碑,时而俯身轻拭碑前的尘埃。他们是麓山景区文物保护科的工作人员,一群鲜为人知的文物守护者。

在岳麓山5.7平方公里的山林中,革命先烈及近现代名人墓葬星罗棋布。为了守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物资源,麓山景区于2004年正式成立文物保护科,从此,这个团队便肩负起了守护英烈忠魂的重任。二十余年间,他们用脚步丈量山麓,以匠心传承精神,让散落山间的英烈忠魂安息之处在岁月流转中历久弥新。

清明时节,景区组织祭扫活动,向先烈墓葬敬献花篮,追思缅怀。均为通讯员 汪晓 供图

清明时节,景区组织祭扫活动,向先烈墓葬敬献花篮,追思缅怀。均为通讯员 汪晓 供图

青山埋忠骨,英魂永长存

岳麓山,南岳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便以“碧嶂屏开,秀如琢玉”闻名。然而,这座山的灵魂远不止于美丽的自然风光。都说“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便是因为众多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埋葬于此,与青山共眠。

穿行在岳麓山的蜿蜒小径,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史书。这里,长眠着辛亥革命元勋黄兴,云南“重九首义”领导者、护国元勋蔡锷,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领导者蒋翊武,首应武昌起义的湖南都督焦达峰和副都督陈作新,唤起民族觉醒的“蹈海英雄”陈天华和姚宏业,同盟会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刘道一等人。同时,作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场之一,这里也埋葬着众多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这些英烈,或为民族觉醒慷慨赴死,或为家国存亡血染山河,每一座墓碑,都承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据统计,截至目前,景区内共有48处墓葬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或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此外还有数十处近现代名人墓葬。这些陵墓历经风雨,保存状况参差不齐。依山而建的墓葬常受雨水冲刷,碑文漫漶;深藏密林者则被藤蔓缠绕,难觅踪迹……然而,令人动容的是,即便岁月侵蚀,这些陵墓仍保持着庄严肃穆的气度——青苔覆盖的台阶上,常有鲜花悄然绽放;陈旧的碑石旁,也总是整洁敞亮。这一切,皆因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

麓山守护人,与青山共守岁月长

“青山埋忠骨,愿为守护人。”麓山景区文物保护科科长汪晓这样诉说他们的使命。自麓山景区文物保护科成立以来,这支文物守护者团队,便不畏艰难,不惧风雨,用敬业和汗水书写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情守护。

岳麓山地形复杂多变,墓葬散落于沟壑峰峦之间,有的更是隐匿于偏僻山林之中,如龚宪墓、林修梅墓等,轻易难以到达。然而,这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无论寒暑更迭,每月两次的例行巡查、每季度一次的综合整治从未间断。盛夏时节,地表温度直逼40摄氏度,他们会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前往确保烈士安息之地的整洁与庄严;寒冬腊月,他们则裹着厚厚的棉衣,手持电筒,在寒风中逐一检查墓体是否受损。翻山越岭也要坚守一线,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守护。

此外,文物保护工作不止于清扫与维护,更要与自然之力进行“博弈”。景区内的部分墓葬,因年代久远,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风化、雨水侵蚀等损害。特别是2024年初的冰灾,给部分墓葬带来了严重损害。对此,文物科的工作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修缮工作,确保每一座烈士墓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与修缮。2025年,陈天华姚宏业墓、蒋翊武墓、程宣烈士墓的修缮工作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预计将在下半年启动,未来,景区还将继续加大对革命先烈墓葬的修缮力度,让英烈之魂得以安息。

精神长存,丰碑则永立。除了日常的巡查与维护,这群文物守护者还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挖掘文物的价值,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近年来,景区先后开设了蔡锷生平事迹展陈室、蒋翊武生平事迹展陈室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每逢清明时节,众多市民、游客会组织祭扫活动,向黄兴、蔡锷等先烈墓葬敬献花篮,追思缅怀,传承红色基因。

二十余年的付出也已悄然结出累累硕果。岳麓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更是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前来参观凭吊的游客日益增多,前来文化研学的队伍也络绎不绝。

又到一年清明时。岳麓山的薄雾还未散尽,烈士墓前已缀满素白的雏菊与鲜红的绸带。山风掠过树枝,风中仿佛传来百年前的呐喊,抑或是今日心头的震颤。这些被守护、被祭拜的从不是冰冷的石碑,而是一簇簇不灭的精神之火,这些火种,终将在代代相传中,照亮民族的未来。


【作者:罗杨】 【编辑:罗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