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化身“望诊圣手”!智慧眼“三把椅子”里的腾飞密码|新区企明星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通讯员 刘丹
近日,福布斯中国揭晓“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湖南湘江新区企业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眼”)凭借其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落地成功入选,专注领域为智慧医疗,也是湖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入选企业。
在近日的2025VBEF未来医疗医药100强展会上,智慧眼又入选了“2025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医疗与健康创新服务榜”,充分彰显了新区企业在医疗数字化创新赛道的领跑实力。
作为专注于大健康的人工智能企业,智慧眼为何频频闪耀各类榜单?这家以事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技术的企业,如何“一眼”护航生命健康?近日,记者走进智慧眼,探访这家“新区企明星”背后的故事。
智慧眼入选“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是唯一一家湖南企业。均为 通讯员 供图
“三把椅子”终于撑起了一片天
“滴——面部扫描完成,请张嘴。”
在智慧眼科技展厅,一台半圆形白色设备正发出温和的指令,乍看像科技感十足的美容仪,实则是一台中医四诊仪,打开仪器门,记者将下巴轻抵在弧形托架上,两侧的传感器同步闪烁,如同一位数字化的“老中医”。
五分钟后,平板电脑上便显示出根据面色、唇色、眼袋、眼圈等人体五官的一系列情况做出的身体初步诊断结果,并相应地给出了调理建议……“‘智慧眼’中医四诊仪基于企业自主研发的砭石大模型,整合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医疗诊断准确率超过90%。目前,该设备已在湖南、重庆、江西、山西等多地投入使用。”智慧眼总经理肖要林说。
走进智慧眼总部一楼展厅,“AI计算驱动生命健康”的标语十分醒目。
“之所以起名智慧眼,意思是打造识别万物的智慧之眼,做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这句话,藏着这家企业的基因。
时间回到2009年,肖要林带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劲头,怀揣着对AI技术的憧憬,团队5个人跟随创始人邱建华从湖南出发,跨越近1500公里,奔赴北京中关村。
智慧眼新办公楼效果图。
当时,办公环境非常简陋,没有办公桌,三把椅子就是会议室;没有资金。“AI领域门槛不低,对资金和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还记得来面试的一位博士盯着空荡荡的墙面,问我们靠什么留住人才。”肖要林至今记得创业初期的窘迫。
公司成立半年后,智慧眼人脸识别第一套算法出炉,凭借高效的性能,成功中标《郴州市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招投标项目。2010年,智慧眼研发的“人脸识别养老金认证系统”在郴州试点。老百姓只需要在手机终端或电脑终端通过远程人脸识别,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认证,并领取到养老金,解决了跨时间、跨地点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目前,智慧眼已对接全国16个省社保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承建20余省医保信息平台,助力5000家药店及诊所实现智能化升级,为近5000万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三把椅子”,终于撑起了一片天。
2019年底,智慧眼迁回长沙,公司总部团队搬到了当时湖南分公司所在地中电软件园办公,“返乡‘大礼包’很是实在:除了税收减免、园区租金优惠、政策补助等‘常规项’,同时省财政按企业研发费用增量的12%给予奖补,这些奖补也为之后的‘砭石大模型’的研发和算力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持。”肖要林说。
从简单刷脸到“望闻问切”
返湘后的智慧眼迎来生长加速度。
筑巢引凤之下,对于求贤若渴的智慧眼而言,招才引智的路径愈发顺畅——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产学研联动优势,公司不仅能揽获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高校的顶尖毕业生,更吸引了北上广深等地的湘籍技术骨干“回流”。“现在公司50%以上都是90后,大多数都已经在长沙定居,他们热情有活力、充满朝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肖要林表示。
同时,迁回家乡后,智慧眼更多的是看到了长沙日益凸显的医疗优势和产业布局能力。“基于现有产业基础,我们决定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能力迁移至医疗领域,瞄准慢性病管理、精准医疗等需求场景。”肖要林说。
智慧眼联合多个科研机构,已构建“技术研发-临床应用-生态扩展”的闭环。
一张手机自拍照,等待几秒,机器就生成了一段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健康调理方案跃然于屏幕之上。2023年5月20日,智慧眼砭石大模型发布会举行,现场展示了砭石大模型多项核心技术能力,并发布智慧眼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成果。
砭石,是古代的医疗工具,“医源于砭”这句话出自《山海经》,也是智慧眼“砭石”大模型体系的取名由来。“通过砭石大模型辅助诊疗技术,AI辅助医生做90%的事情,缓解医疗压力,提升基层医生的医技能力,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医学知识检索等技术支持。”肖要林说。2024年8月,砭石大模型与智能问答内容生成算法通过中央网信办的“双备案”。
依托长沙深厚的产业土壤,近年来,智慧眼与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攻关机制,与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机构合作,构建“技术研发-临床应用-生态扩展”的闭环。
2025年,一系列创新成果密集落地:3月,智慧眼与华为联合研发的医疗行业首款全栈国产化智能解决方案——“砭石+DeepSeek双引擎”医疗智能一体机发布;长沙市第一医院携手智慧眼成功完成“砭石+DeepSeek”双模驱动的本地化部署应用;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与智慧眼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医疗+AI”融合创新模式;6月,即将召开D-doctor新品全球发布会……这些合作充分彰显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价值,也印证了长沙科技创新的活力。
“相比商业光环,智慧眼更关注如何让AI贴地飞行,解决行业长尾应用的实践,更精准落地,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最终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肖要林说。
当前一、二线城市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现状下,基层诊疗能力薄弱成为分级诊疗落地的堵点。智慧眼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将“砭石”大模型优先应用于社区医院、药店等基层场景,通过AI辅助诊断、用药指导和病历质控,全流程服务覆盖:从挂号、诊断到药品溯源和医保结算,为慢病用户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支持线上问诊、处方流转、医保监管等功能,实现医疗资源的跨机构协同,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桃江县中医医院、汝城县中医医院落地了智慧云中医平台,通过‘智慧诊疗+智慧药房+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对常见病证型的识别准确率达90%,处方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达85%,将中医辨证时间缩短60%以上,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肖要林介绍。
从早期社保认证的“刷脸”便民,到中医四诊仪的“望闻问切”,智慧眼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是悬浮在实验室的代码游戏,而是扎根基层诊室的“智能听诊器”,是连接千万家庭的“健康数据桥”。当创新真正“沉”到县域诊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医疗公平的破冰之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