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哪吒2》放出的信号弹(有声)

相链区块链

  《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哪吒2》)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截至2025年2月8日,影片总票房已突破70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成为新任票房冠军。

  这一成绩远超市场预期。

  在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哪吒2》为何点燃了全民的观影热情?

  在楼主看来,这部现象级作品的爆发,不仅是一场票房奇迹,更是一次文化力量的集中释放。它如同一颗信号弹,照亮了中国动画工业的崛起之路,也隐喻着东西方文明话语权的深层较量。

  这是一场动画制作的革命。

  《哪吒2》剧情紧接前作,讲述哪吒与敖丙在天劫后灵魂幸存但肉身濒临消散,太乙真人以“七色宝莲”助其重塑肉身的过程。影片融合传统神话“哪吒闹海”元素,通过重塑肉身的困境展开新冒险,同时深化角色关系(如哪吒与敖丙的羁绊),兼顾情感共鸣与视觉奇观。

  《哪吒2》的成功首先建立在技术突破与制作体系的全面升级之上。影片集结了4000余人的制作团队,耗时五年打磨,仅特效镜头就达1900个,远超前作总量。导演饺子以“归零心态”要求每一帧画面突破极限:从陈塘关大战中上万根锁链的物理模拟,到单帧耗时48小时的“三界大战”水墨粒子长镜头,再到角色皮肤绒毛的4K级精度,无不彰显中国动画工业的“狂飙式”进化。制片人刘文章将这一过程比作“打磨青铜器”,用匠人精神对抗快餐化创作潮流。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动画已形成完整的本土产业链。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等产业集群的崛起,使建模、渲染、动作设计等环节实现“集众家之所长。这种从“作坊式生产”到“工业化协作”的跃迁,标志着中国动画从技术追赶到生态繁荣的质变。

  这是一个文明博弈的隐喻。

  《哪吒2》的深层爆发力,在于其对东西方文明博弈的隐喻。影片通过“仙、妖、人”三界的权力结构,影射现实国际秩序中的霸权逻辑:玉虚宫以“规则”之名压迫妖族,恰如某些西方势力以“普世价值”包装双标行径;哪吒“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反抗宣言,则暗合中国打破技术封锁、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现实叙事。

  这种文化较量的底气,源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影片将剪纸、国画、土楼等东方美学元素与现代特效融合,在“水墨渲染对战好莱坞光污染”的视觉竞争中确立差异化优势。更重要的是,它摒弃了非黑即白的英雄叙事,通过申公豹的复杂性、龙族的族群困境,展现了中国哲学中“和而不同”的智慧,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形成鲜明对照。

  这是一次综合国力的投射。

  《哪吒2》的全民狂热,本质是中国崛起势能在文化领域的投射。当哪吒脚踏风火轮穿梭于古城上空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动画奇观,更是“科技+文化”双螺旋基因的具象化。从《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到《黑神话:悟空》的3A游戏,再到春晚舞台的AI机器人,中国文艺与科技创新的“梦幻联动”,正在构建新的全球文化坐标系。

  这种自信绝非闭门造车。影片北美上映前的热烈期待、外媒对“东方美学颠覆动画产业格局”的惊叹,印证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共鸣。正如导演饺子所言:“我们遇上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是14亿观众用票房投票支持本土精品的时代,是“中国IP”从文化输入逆转为输出的时代。

  《哪吒2》的爆火,既是国产动画工业化的里程碑,更是一场文明自信的宣言。它证明:当技术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振时,中国完全有能力定义新的审美范式与价值标准。

  这场“哪吒旋风”所释放的信号,早已超越电影本身——它预示着,在AI与云计算重塑全球文化生产的赛道上,东方文明正以混元珠之力,重构“讲故事”的权力格局。

  而这,或许才是好莱坞真正需要警惕的“风火传奇”。

【作者:拾山楼】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