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实四大举措 赋能长沙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链区块链

  鲁浪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湖南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制定《湖南省“两业融合共进”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坚决当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领头雁”,发布了相关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力破解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与结构难题,更好赋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和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一、重点领域在园区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态,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园区一盘棋发展理念,提升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实施园区整体赋能增效行动,形成园区引领支撑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以点带面繁荣格局。

  一是梯次配置国家省市园区。构建独具特色的多级联动、梯次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体系,对标对表分层次编制国家、省、市园区创新能力、产业配套、产业储备等任务清单,加快5G应用生态产业园、高科技园、视频文创产业园、楼宇经济建设,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工程、“智赋万企”工程、标杆企业工程,闯出一条国家样板示范、省级推广应用、市区级特色培育的园区产业发展新路子,增强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聚焦战略性项目。依托园区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数字化产线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自动化设备安装生产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以园区重点项目加速跑点燃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推进集聚化发展。建设主机园区、关键零部件中心和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集群,联合共建总部园区基地、园区规模化分销中心,以园区链群空间集聚度提升产业显示度,带动其他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二、创新载体在平台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布局数字链,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让产业转型升级如虎添翼。

  一是打造高能级数智创新平台。锚定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准,依托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大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大力推进“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建设,加快数智平台升级改造,以数字渗透、数智集聚推动产业创新。

  二是加强平台生态体系建设。鼓励生产性服务业链头企业搭建互联网交互平台,构建平台生态战略的新型商业模式,创设平台核心技术与价值共创的应用场景,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互融互通、数字共享、协同共用的平台生态,赋能数字经济内涵式发展。

  三是培育平台应用能级企业。依托平台协同联动作用,立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鼓励和支持链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数智技术应用联盟,促进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和特色服务品牌嵌入制造业生产体系,形成平台开放能级、创新能级、产业能级跃升格局。

  三、融合关键在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腾飞的翅膀,因此要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效能,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质效,以《行动方案》为根本遵循,推进“两业”技术嵌入、要素耦合、业务关联和市场整合,实现产业链拓展延伸、创新链精准适配、供应链安全可靠、价值链高端跃升。

  一是加快“嵌入式”融合,推进制造业转型。将数智化融入制造业全流程,推动人工智能升级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研发创新支撑制造业、绿色低碳贯通制造业发展,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加大湖南“制造+智造”耦合效应。

  二是实施“强链式”融合,创新服务业业态。创新发展服务业态,以长沙“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需求为基点,推进装备制造和集成式服务、汽车制造和全流程服务融合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新材料产业与科创服务融合发展,实现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型。

  三是拓展“延伸式”融合,衍生产业新空间。延伸拓展价值链上下游两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现代物流、新型消费与制造业、文化旅游与传统特色工业资源、文化创意与制造业融合,实现制造与应用双促进,让湖南制造释放强劲新动能。

  四、协同保障在机制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积极广泛参与,需要配套体制机制和相应人财物资源要素加以保障,为呵护生产性服务业精准高效、融合发展提供温床。

  一是健全融合发展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整合政府职能机构,建立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其他产业的“三位一体”联合机构,强化统筹协调,弱化行政指令,健全政企圆桌会议、产业链链长制、联席会议等长效机制,优化跨部门融合推进机制,聚合发展合力。

  二是聚焦人才支撑,强化智慧保障。建立跨界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人才资源库、生产性服务业产教联合体、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执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方针,吸引全球高端研发人才、挖掘全国优秀科技人才、培育本土创新拔尖人才的科创人才格局,集聚不同思想、技术、行业碰撞融创,筑牢长沙新质发展的人才根基。

  三是围绕土地、金融、数据等关键资源,强化要素保障。保护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开发生产性服务业所需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完善数据合规高效、安全交易治理,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商;制定制造业企业分离和服务外包、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应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两业融合协调的产业体系。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本文为2024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跨界融合视角下长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2024CSSKKT257)研究成果]

【作者:鲁浪浪】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理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