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750万访者,李自健美术馆何以滋养气质长沙?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爸爸,你看这里有条‘中国龙’。”“六一”儿童节这天,长沙市民涂先生带着女儿琪琪来到李自健美术馆,琪琪看着展厅里一幅名为《自画像与中国龙》的作品欣喜道。

俄罗斯励志少年——米沙“眼中的世界”绘画展展馆中的作品《自画像与中国龙》。刘丹 摄

为献礼“六一”国际儿童节,献礼“中俄文化年”,6月1日,“俄罗斯励志少年——米沙“眼中的世界”绘画展”与“美育硕果”——少儿色彩教学成果观摩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同时开幕。今年正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幕之年,令这个展览有了特殊的意义。

行走在这座湘江之滨的艺术殿堂,看着充满一幅幅色彩明快、充满童趣的色彩画作,橘洲君见到了李自健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李自健。今天,就跟着橘洲君走进美术馆的“儿童乐园”,走进李自健的故事,一起看一座馆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这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2023年10月,湘江与涅瓦河相连,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列宾美院教授尤里·戈留塔在李自健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他的油画大展。

“在与戈留塔的交谈中,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他的儿子米哈伊尔·戈留塔(米沙),一个中学生,已经是一位有着400余幅绘画创作的天才少年小画家。”李自健说,那一幅幅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真情画作,着实令人欢喜、惊叹不已。

“于是,在米沙的400余幅作品中,我们精选出105幅作品,作为俄罗斯孩子最好的珍贵礼物,于“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献给中国孩子们。”李自健说。

米沙出生于 2004 年,父母是艺术家,从小就鼓励和激发了他对绘画的热爱。2017年,年仅13岁的米沙在圣彼得堡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道路的开始》。

“他在自己的‘星球’进行创作。”李自健对橘洲君说,米沙是一位自闭症儿童,这种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不爱与外界接触,犹如天上星星,一人一世界。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境下,米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看了简介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位‘来自星星的孩子’的画作。”一位来自重庆的杜同学对橘洲君说,让人惊喜的是,他的画并没有呈现很明显的暗沉色调,反而整体色彩偏明快,线条勾勒也很有特色。例如“飞舞”的窗户或房屋、复杂交错的植物藤蔓以及“粗糙”的乡村小木屋,画作中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全程看下来,不觉得这是一个儿童的创作。

“一年前,我在这座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举办展览,一年后我的儿子也在这里办展览,太难得了。”活动现场,尤里·戈留塔在致辞中提到,对于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对他的一生都非常有意义。

欣赏完“米沙眼中的世界”,橘洲君走进3、4号展厅,这里是“美育硕果”——少儿色彩教学成果观摩展,在这里又收获到了另一种童趣。

105 名4至14 岁长沙孩子的195幅彩色画作,聚集在美术馆的展厅中,迸发出儿童创作巨大的张力。

“这比我们一些学生画得还要好,有些作品简直像‘大师之作’!”米沙和父母参观了少儿色彩教学成果观摩展,中国孩子们的彩色画作,绚烂多彩,美丽非凡,令他们震撼不已。

“一路看下来,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往那飞》这个作品,孩子画的鸟儿那么自由自在,我会反思是否这才是孩子最喜欢的状态。”家长彭女士告诉橘洲君,这一场美学教育不光是对孩子,连她自己都深受启发和感染。

“美育硕果”——少儿色彩教学成果观摩展的作品由毕业于中国美院的年轻老师石鸿斌辅导长沙一批批孩子们所作。罗杨 摄

“米沙的画展,如果再加上我们自己孩子的画展,会不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李自健对橘洲君谈及设计观摩展的起因,好的美育活动,必然是结合少儿各自不同特点和特色,找到最合适的感受与爆发点进行传达。2023年7月,“第二届湖南少儿美术作品双年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其中展出的少儿美术作品引起关注,这成为了今年观摩展部分作品的来源。

“儿童美育,要从娃娃抓起。”李自健说,自己创作的作品,如《童年乡土》系列,绝大部分源自于童年家乡记忆,可以说童年是孕育作品的时期。

李自健说,长沙正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李自健美术馆也一直致力于少儿美术素养的提升工作。例如湖南少儿美术作品双年展,目前已举办两届。2021首届少儿双年展”展出三千多件童心飞扬的优秀作品,吸引省内外观众超过44万人次;2023第二届少儿双年展共有校内外少年儿童三万多人投入,上万名少年儿童的作品入展,展览历时68天,参观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同时,李自健美术馆还拿出收藏经费,把这些少儿美术展览佳作永久收藏于美术馆“少儿画库”,他表示,将来有一天,我们或许会把这些作品带到世界其他的国家展出,让世界都能看到中国孩子的艺术才智、中国文化的自信、自强。

“敢为人先,少儿美术双年展是湖南人的一次创举。更重要的是,从作品中,人们不仅看到一颗颗童真、博爱、美好的孩子心灵,更看到了伟大祖国的未来,看到了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的伟大意义与精神力量。”李自健表示,从明年第三届双年展开始,李自健美术馆将竭力将其打造为全国性的“双年展”,希望能够让更多艺术的“小星星”们登上美术展览的舞台。

其实,今年年仅8岁的李自健美术馆又何尝不是个“孩童”。在这8年的成长过程中,它创造了许多美术奇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高潮。

截至目前,李自健美术馆藏品数量858件(组),参观人数已达750余万人次。它成了具有国际展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美术馆,成了人气最旺的网红打卡地的美术馆,也成了参观人数单日突破四万一千余人的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现已被授予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单位等称号。

这位8岁“孩童”成长的不易,李自健铭记于心,正如他这70多年的人生一样。

李自健近照。郭雨滴 摄

1952年,李自健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他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回到湖南,在长沙群众艺术馆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妻子丹慧。

1988年李自健移居美国,而后1993年到2006年,他带着“人性与爱”主题油画作品,先后在6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巡回个展72次,整个行程环绕地球三圈半,参观人数累计400多万人次,得到西方观众的广泛共鸣。其中,在荷兰巡演时,一位荷兰医生在画展的留言本上写道:“如此之美,不可思议!我仅有一个愿望,去中国亲自感受。

乡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富矿。

“我没有天才,根本没有任何天才。书上说,一个人学好画,要画好500幅画。”李自健在纪录片《生我养我的地方》节目开篇的几句话,掷地有声。

“很多作品都是我在美国完成的,但这些素材都来自中国,其中很多来自我的家乡。”李自健说,他在艺术上找回了自我、有了目标。目标就是要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类的“普遍价值”,用自己的画作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让人感动的中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的根在中国,她像风筝线一样牵引着我。”

“至少可以做个美术馆……”2000年,他第一次回到长沙举办展览时,这个愿望,突然就有了方向。

“这个美术馆一定要建在长沙。”

国际巡展结束后,李自健夫妇回到故乡,得到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的大力支持,画家夫妇投资建设美术馆的宏伟蓝图得以展开。

“此馆献给深爱的故乡和人民。”

“此馆献给深爱的故乡和人民”。图片源于网络

“尽可能地把自己身上剩余的这些力量散发出来,回馈我们自己可爱的家乡,曾经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在纪录片《生我养我的地方》中李自健说。

2014年至2016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自健夫妇倾其心力,历经艰难,在长沙湘江河畔、洋湖之滨,独资兴建起一座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艺术建筑-李自健美术馆,2017年被英国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

2017年11月,李自健夫妇将美术馆附义务赠予湖南湘江新区,并荣聘为终身馆长,继续为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无私奉献终身。

“人性与爱”是永恒的主题。

李自健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第三稿,现藏于李自健美术馆,另外两稿分别收藏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刘丹 摄

“我想我永远也忘不掉那幅《南京大屠杀》,即便画面充满了血腥和残暴,但是还是能从中感知到那股‘向死而生’的力量。”5月30日,从新加坡远道而来的华人刘曦女士说:“烂漫的童真、母爱的光辉、乡土人民的淳朴等,李自健老师的油画让久别故乡的我感受到了温暖的爱意与乡土温情,不虚此行。”

李自健坚定“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他说,美术馆的建设、运营只有贴近群众、服务人民,才有永久的生命力。“美术馆里面的作品都是收藏家们藏品的汇集,开馆8年,从来没有人要求把借出的画拿回去,让美术馆这个巨大的‘交响乐厅’得以持续演奏‘人性与爱’的恢弘乐章。”李自健说。

李自健美术馆的留言本(部分)。李自健美术馆供图

离馆前,橘洲君在美术馆留言本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静止的画作面前,无需任何语言修饰,心灵便可碰撞出动态的火花。”不禁心想,或许画布上的线条,如同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在静默中,观者与创作者完成了一曲灵魂共舞,从此,画作便积蓄出了生生不息的传播力量。

记者/彭培成 刘丹 文波

编辑/刘丹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彭培成 刘丹 文波】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李自健;少儿美术;李自健美术馆;长沙;山水洲城记 李自健;少儿美术;李自健美术馆;长沙;山水洲城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