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演艺,一台戏如何代言一座城?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慢着!媒婆你说说那王家公子人品到底如何?在座的可都是女媭的娘家人,她要被欺负了,我们可不答应啊!”一位观众突然起身插话,打断了原本的演出节奏,却没有难倒饰演媒婆的演员。她一段即兴发挥的台词,不仅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而且顺势将演出拉回了剧本规定的主线。

以上场景,是5日晚橘洲君在沉浸式楚风竹宴剧场《竹海幻境》体验的一幕。观众与演员的近距离互动,是沉浸式演艺的一大特点。

近年来,标榜“沉浸式”的文旅项目风靡全国。仅就湖南而言,不仅橘子洲上已经上演一年的《恰同学少年》持续火爆,而且还有天心阁光影公园、湘西吉首的《德夯幻境》、益阳桃江的《竹海幻境》等多个项目在持续推进。

沉浸式演艺缘何火爆?除了打破观、演的“次元壁”,沉浸式演艺还有哪些特点?长沙在沉浸式演艺领域有哪些优势?带着这些疑问,橘洲君走访了许多业内人士,探寻沉浸式演艺的流量密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前夕,桃江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以屈原为主人公的《竹海幻境》首次向公众揭开面纱。

剧场设在提质改造后的桃花江竹海景区内。这是县城东侧的一处4A级景区,连绵起伏的山林间生长着拔节向上的楠竹,蔚为壮观。夜色笼罩的山体本应是漆黑一片,如今却成了天然的舞台背景板。当灯笼、跑马、流星等各种光影效果在山体上呈现时,其震撼效果远超室内剧场。

藏在桃花江竹海景区深处的《竹海幻境》以天地为舞台、群山为幕布,效果超群。

依托知名景区,几乎是近年沉浸式演艺的“标配”。从湖北武汉的《夜上黄鹤楼》,到河南开封的《大宋·汴河灯影之新汴梁八景》,再到北京的《八达岭夜长城》,概莫如是。

因此,沉浸式演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视为旅游演艺的升级版。早期旅游,游客免不了“白天看石头,晚上睡枕头”,夜里十分无聊,旅游演艺就解决了这个矛盾。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旅游演艺仍是快速发展的赛道,2023年全国旅游演艺场次15.07万场,票房收入166.36亿元,观演人数8055.13万人次,分别较2019年同比增长72.61%、125.45%、54.14%。

虽然依托景区举行,但沉浸式演艺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往往不限于此,更发挥着城市名片和文旅龙头的重要功能。

桃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登高就表示,希望《竹海幻境》助推桃江竹产业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桃江“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块金字招牌有机地融为一体,打造桃江面向全世界的文化新名片。

正在推进中的天心阁光影公园项目,创意格局也没有停留在一座小小的城楼,而是重点探讨了天心阁与长沙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行远自迩长沙魂,天心阁上长沙星”的立意。“入眼”的是湖湘非遗、城市变迁、市井烟火等长沙百态,“关心”的是文武登高、魁星托志、心愿上墙等天下苍生。

在东南各省打造了《梦寻西施》等多个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浙江鸿艺文旅,更是提出了“一台戏代言一座城”的理念。企业负责人、长沙妹子谢琼告诉橘洲君:“沉浸式演艺瞄准的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赛道,打造沉浸式演艺就是打造城市名片。这是一个‘旅游让文化产业化,文化让旅游内容化’的双向赋能过程。”

提着灯笼,在古装演员的指引下步入《竹海幻境》,会发现这里完全不是记忆中的剧场模样。所谓的剧场,或是王羲之笔下的曲水流觞,观众围坐成一圈,体验文人墨客的风雅;或是村民的家宅,大家像走亲访友一样喝着擂茶、吃着零食,瞧媒婆来上门提亲;或是夫子的学堂,大家梦回小学生吵架现场……

包括《竹海幻境》在内的沉浸式演艺,往往不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剧场举行。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将其称作“演艺新空间”。

打破传统舞台样式的演艺空间,成就了观众新奇体验的无限可能。图为《竹海幻境》的曲水流觞剧场。

演艺新空间新在何处?新在打破了过去的“镜框式”舞台。罗怀臻总结说;“演艺新空间塑造、发展出诸多演艺新形态,例如沉浸式观演、多空间集聚、结合文旅打卡网红景点、多业态跨界创新演绎等。”

《竹海幻境》总导演李彦认为,演艺新空间的发展壮大归因是Z世代知识审美人群的崛起,时势使然。她说:“过去演艺模式是‘观演’,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现在流行的是‘体验’,演员和观众不仅能近距离互动,甚至观众身份也被删除了,他们成了演出的一部分。”

李彦的演艺新空间花样百出,剧、演、宴、购、游合一,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万物皆可沉浸的‘内卷世界’”。最惊奇的一幕就是在剧场内吃饭,或者说这场戏的内容就是上巳节竹林宴。李彦说:“在这里,‘宴’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道菜,也不是一次普通的饭局,它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仪式感和幸福感。通过视、听、饮、食、嗅等五感编排,让幻境变得可见、可饮、可感、可敬。”

以其中一道甜品为例,当观众眼前的山体、水面显现出类似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光影效果时,端上来的佳肴正好就是“只此青绿”的造型。想要实现这些,媒体艺术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沉浸式演艺是媒体艺术的具象化,也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在《竹海幻境》用餐,也是美的享受。美轮美奂背后是媒体艺术的科技赋能。

为了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投影效果,《竹海幻境》运用了182台投影机。此外还有水月数控装置、裸眼全息影像技术、潜藏式水景舞台矩阵、流动式车台、可移动数控餐桌等多项研发专利,实现了数字化控制与艺术化呈现的创新融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键式智能控制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景区人力运营成本,未来只需要一人就能完成整体剧场的一键播控。

长沙是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这是发展沉浸式演艺的先天优势,也是长沙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基础。

在《竹海幻境》、天心阁光影公园等项目背后,有一家专注于光电碰撞的企业明和集团。相关项目还有《郴州水世界》、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在全国都闯出了名气。

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为例,总经理刘媛介绍:“我们最初是以硬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创作。王潮歌导演描述了她希望呈现的场景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实现。整个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我们对最后的成果非常满意。”

除了硬件好,长沙在软件方面亦有独到之处,就是会讲故事。

比如天心阁光影公园项目,刘媛认为:“这是我认为最具湖湘文化代表的作品之一。我们创意团队最初就明确了目标,要在这里弘扬湖湘文化。”如城墙加阁楼的大秀,计划就是串联长沙城建史的“长沙三千年”主题秀。

天心阁大秀视觉效果图,精心设计的光影大片讲述了长沙三千年的历史文化。

说到会讲故事,李彦认为这是长沙媒体艺术的一大特色。“包括我在内的长沙很多媒体艺术从业者是电视人出身,有导演思维。”

在创作《竹海幻境》时,李彦从县志上读到了相关记载,了解了桃江是“屈原第二故乡”。如何把县志寥寥数语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命题。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天地万物的悲悯、对理想的求索已然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让我们高山仰止,敬佩不已。当我拿到这个人物和题材的时候,我思考如何打破观众对他的传统印象,让观众感觉他可亲可敬。”李彦说,“我想做一个永远鲜活的屈原,他在竹海里被治愈,展现一个有趣的灵魂。”

李彦抛弃了传统旅游演艺追求“大而全”的叙事逻辑,没有为观众展现屈原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是撷取了“湖湘文化的惊鸿一瞥”,阐释了屈原是如何完成思想蜕变,从维系王权的士大夫思想转变为苍生立命的民本思想。

沉浸式演艺的前期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文旅消费快节奏迭代的今天,它不应是一锤子买卖,上演后也要不断打磨提质。谢琼告诉橘洲君:“湖南的产业基础非常好。我的建议是,现在观众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已经上演的沉浸式演艺也要持续打磨,让作品的生命力更为持久。”

记者/尹玮

编辑/尹玮 校读/李乐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尹玮】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沉浸式演艺;《竹海幻境》;李彦;长沙;山水洲城记 沉浸式演艺;《竹海幻境》;李彦;长沙;山水洲城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