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遇袭:该吹响舆论监督之“哨”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程子龙因调查合新铁路施工材料以次充好事件而遭遇袭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月15日,中铁七局发表声明:对受伤记者深表歉意,对项目分部经理王某等5人就地免职。

新闻记者身处信息传播的最前沿,其个人安全与采访权利直接维系着新闻自由的底线与公共利益的实现。然而,这一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记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以及保护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段时期以来,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舆论监督恐惧症”,一遇到舆情,就把新闻记者挡在现场以外,以致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重大舆情中不能“在场”,乃至失声,这是不正常的。

舆论监督是“于法有据”。舆论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是公民监督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都对舆论监督等行为都有明确规定。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离不开舆论监督,这既是国家法理的保障,又是社会现实的呼唤。

舆论监督是“媒体职能”。舆论监督关乎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的实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报道社会现象、揭示问题本质,发挥着强大的监督作用。可以说,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一职能不仅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更彰显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舆论监督是“民呼我应”。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承担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任务,他们将人民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意见进行整合,目的还是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注,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

另外,舆论监督也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革故鼎新的一把利剑,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都是在舆论监督下得以曝光,并侦破和审结的。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同社会上各种不良倾向、不道德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手段。摸准时代脉搏、听从现实呼唤、感知百姓苦乐,从而进行舆论监督,永远是媒体的良心活计。

百姓生活无小事,舆论监督与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生活美好息息相关。AI制图

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是媒体彰显其作为社会公器的重大行动,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既要勇担使命,也要防止违反底线。

“救火解急”显担当。每当社会热点事件爆发,舆论风起云涌之时,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力军,媒体往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像勇敢的消防员一样,扑灭谣言的火焰,解决公众的燃眉之急,第一时间深入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将真实情况呈现给公众。媒体通过深入剖析、理性评论,帮助公众理性看待问题,避免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它们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政府与民众,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众声喧哗有主见。当前的舆论场上,新闻媒体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声喧哗,社交平台、网民个人都在参与监督,当一个舆情事件发生后,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形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媒体必须有主见。媒体的主见,体现在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以及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评论还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坚决维护公信力。毋庸讳言,一些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报道缺乏主动性和战斗性,怕担责任、得罪人,还有个别不良媒体和从业人员丧失职业操守,利用手中的舆论工具,进行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恶意炒作,故意“找茬”“挑刺”等。这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更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底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相关部门要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以维护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2023年11月17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支持和鼓励主流新闻媒体实事求是开展舆论监督,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政府部门和单位,对待媒体舆论监督的态度如何,既是党性修养的表现,也是现代媒介素养的表现。

“瞒拖捂盖”加大痛点难点堵点。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一环是公开曝光,但一些单位对一些舆情实行“瞒拖捂盖”。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喜欢报喜不报忧,对舆论监督时拒时迎,时冷时热,对舆论监督设置了诸如“需要保密”“不要添乱”“不要影响正常工作”等理由,随意拒绝和阻挠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阻止媒体公开报道,派人对记者威胁谩骂,对记者大打出手,有的地方把出现问题的后果怪罪于媒体,认为是媒体败坏了地方形象,热衷于撤稿和删帖,这些都加大了舆情的痛点、难点、堵点。

助力记者妥善知难迎难解难。在出现重大舆情时,政府部门要助力记者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政府部门应给予记者充分的支持和保护,确保他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和威胁。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记者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舆情的平息。在舆情事件的后续处理中,政府部门应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支持,帮助记者更好地了解事件进展和处理结果。

建立机制解决民情险情舆情。要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强化媒体监督作用,形成舆论监督“闭环”, 坚持“调查采访在一线,民情掌握在一线,矛盾排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机制创新在一线”的定位,聚焦民生小事、发现问题,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开展报道,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性舆论监督之路。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矛盾和舆情,媒体要勇敢地挑起为党为民的“贵耳重目”的历史责任,既要反映社会的整体进步,也要及时有效地纠正局部偏差,以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之光,照亮公共空间,照亮群众心间。

作者/龚鹏飞

编辑/刘丹 校读/刘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龚鹏飞】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新华社记者;记者被打;舆论监督;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新华社记者;记者被打;舆论监督;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