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旭华:用一生镌刻的爱国丰碑

相链区块链

白木

巨星陨落,山河同悲。

2025年2月6日,99岁的黄旭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以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与奉献的一生,镌刻出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国人心中耀眼的精神灯塔。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和平不是天赐的,更不是他人施舍的,而是无数如黄旭华般的前辈先烈、默默奉献者,用热血、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在冷战对峙、科技封锁的艰难岁月,西方列强凭借先进的核潜艇,对我国形成战略威慑。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在深海的暗流中岌岌可危。千钧一发之际,黄旭华挺身而出,肩负起研制核潜艇的重任,开启了长达30年隐姓埋名的艰辛征程。

这30年里,黄旭华与家人聚少离多。面对父母的误解,他只能把委屈深埋心底。“对国家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用行动诠释了“忠孝两全”的大义。为了核潜艇事业,他告别繁华,扎根科研一线,与研制人员一起白手起家。无数个日夜,他们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成功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关键技术。1974年,中国核潜艇首艇交付部队使用,为我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挺直了民族脊梁。

功成名就后,黄旭华依旧保持着勤俭朴实、甘于奉献的本色。面对诸多荣誉与巨额奖金,他淡然处之,将其视为对核潜艇事业的肯定,而非个人的荣耀。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奖金逾20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开拓创新。他走进大中小学宣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下一代默默耕耘。

黄老等前辈已完成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历史重任,成为先进、超越先进的使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黄旭华的事迹与精神,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学习他钻研专业的执着,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不断追求卓越;学习他淡泊名利的胸怀,不被物质诱惑左右,专注于自身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奋勇前行,是对黄老最好的告慰。面对科技竞争、国际挑战,我们应以他为榜样,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作者:朱炎皇】 【编辑:肖彪】
关键词:黄旭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