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带病延年”

相链区块链

  “带病延年”是指患有某些痼疾或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通过医治和保养改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情以延长生命,达到长寿的目的。《王孟英医案》载:“往岁汛愆,人皆谓将不起,而孟英切其脉尚不细,肤犹淖泽,许筹带病延年之策。”即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反复发作或加重,也能安然地延年益寿。有社会调查发现,高寿之人并非都是无病的,约有三分之一患有慢性疾病,且这些疾病大多数伴随他们半生。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中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疾病,例如冠心病,短时间偶然的胸闷疼痛,大部分人一般不会在意,它却像一个警报,每次发作都在提醒“当心自己的健康”。得过该疾病的人会时刻留意自身状况,比其他人更加谨慎小心,往往活得更久。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即时常担心祸患会让人们变得振作、勤奋,因而生活得更好;一味安逸享乐会使人懈怠、懒惰,从而导致衰败提前,便是同样的道理。白居易、孙思邈、姚雪垠、陆广莘、柯雪帆等,一个又一个带病仍高寿者证明,以积极健康、谨慎小心的心态对待疾病及自身健康,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即使“疾病缠身”,仍可以实现长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古人认为,顺应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有节有律,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便能延年益寿。郝医士也同样认为带病者深知“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常吸取科学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当的锻炼、饮食上谨慎科学;同时,他们还善于以“巧”取胜,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带病者懂得尽自己所能,顺应天地变化,无欲无求,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若心绞痛第一次发作时,及时审查自身有无基本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加重冠心病的风险因素;积极寻找诱因,如抽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学会行动从容、胸襟开朗。若病情不稳定且发作频繁时,根据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如减轻工作压力、保证睡眠充足等;学会总结发病规律,随身携带药物,在预料可能发病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直至预防性用药。这样的话,病人即使检查出冠心病,也不会过于担忧,只要在未发作时避免引发心绞痛的诱因,从而从根源上杜绝发作或每次发作时及时服用药物,也可以延长寿命。又如,长期高血压患者最终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脏器血液供应减少,负担加重,引起中风、猝死等严重后果。若是患者做好心理保健,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和养成有利于高血压病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低盐饮食、保证营养需求、戒除不良嗜好、劳逸结合;学会测量血压,做好记录,了解自身血压的昼夜节律,评价药物疗效,及时增减药物维持平衡。血压控制只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就可以延缓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从而延长患者寿命。

  好比一个破碗,人们在使用它时就会更加小心翼翼。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具有某些慢性或顽固疾病的人会更加重视自身情况,遇到状态异常的情况,会更加谨小慎微,更容易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活得更久。

  总之,拥有积极乐观、谨慎小心的心态,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符合自身健康状况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有效的运动锻炼,便是“带病延年”的奥秘所在。(作者:周德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


【作者:周德生】 【编辑:杨云龙】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