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护士:为生命点亮最后一盏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人物名片
费英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管护师
费英。照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启阳 摄
人物故事
下午3时许,和煦的阳光洒进长沙市第三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费英推开门,走向靠窗的病床。床上的刘爷爷(文中患者、家属均为化名)侧过头,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是颤巍巍地抬起手,费英立刻握住他的手,俯身在他耳边柔声问:“刘爷爷,今天觉得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要不要帮您调整一下姿势?”
刘爷爷身患癌症晚期,并伴有阿尔茨海默病。他的世界被病痛与失语吞噬,但费英总能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读懂需求。老伴张奶奶提起过往时眼眶泛红:“在家里,我和儿子连他哪里疼都弄不明白,夜里他疼得整宿睡不着,我们只能干着急。”
转入安宁疗护病房后,刘爷爷的疼痛得到专业控制,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张奶奶悄悄告诉记者:“老头子虽然说不出口,但每次小费来,他都会笑。多亏有了长沙市第三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我老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能过得舒适、有尊严。”
安宁疗护,并非简单的“临终照料”,而是通过医学与人文的双重介入,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保有尊严与舒适。费英每天的工作从细致的病情观察开始: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调整止痛药物、营养支持、为卧床老人翻身拍背、伤口护理……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她对患者心理的敏锐洞察,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全人照护。“许多老人面对死亡时会恐惧或孤独,许多家属面对亲人即将离世会不知如何应对……一个握手的动作、一句轻声地安慰,都可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她说道。
费英正在照护老人。
今年是费英来长沙市第三医院工作的第14年,也是她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来到安宁疗护病房的第4年。与普通病房护士不同,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技能不仅在于医疗操作,更在于对“人”的深刻理解。
“我们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服务,但同样重要的是倾听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曾有一位家属因无法接受亲人病情恶化而情绪崩溃,费英花了很长时间陪伴沟通,最终让对方明白:“安宁疗护不是放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生命质量。”
这份工作的艰难,常隐藏在无声的细节中。她曾照顾过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离世前心愿是再看一眼当年的战友。费英联系志愿者组织了一场特殊的“重逢会”的志愿者活动,还协助制作了记录老人一生的纪念画册。家属送来锦旗时哽咽道:“你们让他的最后时光有了温度。”
每当费英看到老人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因为她的陪伴和照料,恐惧得以减轻,变得安详和宁静;当家属在悲痛中握住她的手,说出那句“谢谢你们的温暖”,费英感到,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心酸似乎都被这份沉重的认可所抚慰。
夕阳西沉,科室的荣誉墙上,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锦旗被阳光披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其中一封这样写道:“你们让最后的告别不再充满泪水,而是盛满了温暖与平和。”这正是安宁疗护的意义——在生命的终章,以专业守护每一份脆弱,让告别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抵达。
护士节祝福
祝我所有的护士兄弟姐妹们护士节快乐,让我们继续用专业减轻痛苦,用真心融化恐惧,用爱与责任守护生命健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