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串门走动,注意膝关节保健,警惕鹅足肌腱炎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道伟)春节到了,王女士走亲访友更加频繁,不料出现双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局部微肿胀及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上下楼梯或者半蹲后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度也变小了。她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就诊,被诊断为鹅足肌腱炎。罗海恩主任团队为王女士量身定做了中西医结合康复计划,利用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穴位、按摩等方法,助其快速康复。

  频繁串门,为何会发生鹅足肌腱炎?

  罗海恩解释,鹅足肌腱炎是一种由膝关节内侧鹅足腱(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块肌肉的腱性部分组成)受损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因其形似鹅的脚掌而得名。鹅足滑囊位于鹅足肌腱之下,内侧副韧带之上,主要作用是减少鹅足肌腱与周围组织的摩擦,保证膝关节屈伸活动自如。

  鹅足肌腱炎的主要病因是过度使用和损伤,常见风险因素有:膝关节反复屈伸,如长跑、骑自行车等需要膝关节长时间屈伸的运动,可能导致鹅足肌腱与鹅足滑囊过度摩擦,从而引发炎症;生物力学异常,如膝关节外翻过度(即内扣姿势)、扁平足、股四头肌弱、鹅足肌肉和腘绳肌紧张等,都可能增加鹅足肌腱炎的发病风险;训练错误,如短时间内进行过多训练、训练强度突增或训练方式突然改变,也可能导致肌腱负荷超载,从而引发炎症。

  鹅足肌腱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滑囊发炎时局部伴有肿胀,患处皮肤温度升高。症状通常与活动有关,起身站立、半蹲位时可能会引发疼痛,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时会加重疼痛。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膝关节无力、发软、活动范围减小等症状。

  诊断鹅足肌腱炎时,医生通常会进行触诊和超声检查。如需进一步确认,可以进行MRI检查(磁共振成像),查明受伤的根本原因。

  一旦患上鹅足肌腱炎,怎么治疗和康复?罗海恩提醒患者注意这些方面:充分休息,让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修复受损伤的部分;加强腘绳肌的力量,牵拉股四头肌,一旦感到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在受伤后的头两天内,适当进行冰敷加压,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肿胀伴疼痛的病例,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药对症处理,疼痛严重时可采取封闭消炎对症处理;物理治疗,如高频短波、磁疗、超声波等,主要通过增加局部循环、降低发炎、促进组织修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康复训练,如进行相关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对疾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西医结合为预防鹅足肌腱炎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罗海恩表示,预防鹅足肌腱炎的发生可采取一些中医小妙招。

  针灸与拔罐疗法: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穴、血海穴等,可以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拔罐疗法利用负压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通常选择大椎、肩井等穴位进行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风除湿的作用,对预防肌腱炎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外敷与按摩:使用具有消肿止痛功效的草药碾碎后加水熬煮,待凉后外敷于膝关节内侧,可辅助减轻潜在的炎症反应,促进软组织修复。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按压等动作,以放松紧张的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后群肌,配合温经通络的手法,如拨伸牵引等,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缓解痉挛。

  穴位贴敷:在医生指导下,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贴敷处理,有助于缓解因肌腱紧张引起的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鹅足肌腱炎: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是鹅足肌腱炎的诱因之一,保持合适的体重对预防肌腱炎至关重要;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坐着,都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内扣或长时间下蹲等动作;运动前后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增加下肢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需要时,可以使用肌贴或护膝等护具,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支撑性,避免膝盖反复摩擦造成损伤。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知名专家苏新平教授提醒: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串门走动更为频繁,长时间的步行、站立或是不正确的坐姿,都可能会增加患鹅足肌腱炎的风险。而中西医结合为预防鹅足肌腱炎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不妨将这些实用妙招融入日常生活中,既能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又能切实保护好自身的身体健康。倘若出现相关症状且持续不缓解甚至有所加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作者:杨云龙】 【编辑:易隽】
关键词:春节 串门 鹅足肌腱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