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五新装备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高端隧道装备智能制造车间获评省级标杆

数智赋能,14岁车间焕新生

  •   车间里,工人正在调试产品。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车间里,工人正在调试产品。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   扫码看辣视频老厂房焕新生   扫码看辣视频老厂房焕新生

      编者按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长沙大力推进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抢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契机,加快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涌现了一批标杆和典型。

      为此,长沙晚报联合市工信局推出“车间智变·生产质变”系列报道,通过走访智能制造标杆车间、首批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展现“智改数转”带来的成效,为推动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当我们从隧道穿过巍峨青山,当地下矿藏重见天日,你能想象到,这些钻山打洞、掘地三尺的设备,人在远程遥控就能完成吗?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新装备”),正在把如此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不仅解决了施工安全性问题,而且1秒钟可完成至少60下冲击、回转、前后推拉等连贯动作,效率大大提高。

      产品智能化背后,有着生产智能化的烙印。

      自2021年起,五新装备持续加大投入,打造多品种、小批量的装备流水线,使其成为兼具柔性与弹性的高标准车间,并于今年成功获评“2024年度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近日,记者走进五新装备,实地感受老厂房焕发的新力量。

      施工之变 机器设备替代人工

      我国是隧道大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隧道数量和总长世界第一,国内隧道95%以上采用钻爆法施工。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钻爆法施工都是采用人工风钻开挖方式“打洞出山”,人力需求多、施工安全差、施工效率低。

      直到隧道装备的出现,机器开始大规模替代人工。

      尤其是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使隧道装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自2010年成立以来,五新装备始终专注于钻爆法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成套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业务遍及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矿山、水利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库等领域的国内外4000多个项目。

      绵延1800多公里的川藏铁路,需要面对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五新智能数字化浇筑衬砌台车作业于雅林段康定2号隧道,各种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的设备,将施工难题一一化解。

      生产之变 提高效率但不加人力

      在五新装备的厂区里,摆放着新出厂的凿岩台车、混凝土湿喷机等设备,而它们的生产地则是一旁36000平方米的高端隧道装备智能制造车间。

      欧胜,五新装备副总经理、制造部部长。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座14岁的大厂房。

      “我是2021年1月进入公司,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车间开始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欧胜带着记者从整个生产线的发端走起。

      首道工序是切割。

      几道耀眼的激光闪过,坚固的钢板“变身”标准结构件。

      “别看现在高效便捷,以前可是需要4道工序才能完成。”欧胜说,钢板进厂后,先要通过等离子切割机分割,为了确保后续钻孔的精准统一,需要再焊接到一起,完成钻孔之后,再把焊接的拆分。

      如此繁琐的操作,如今只需一台高精度激光切割机就能搞定,而且每分钟可以完成7至8米钢材的工作量。

      “我们现在每天要加工的钢材有3000多吨,工作量非常之大。”欧胜说,设备上新后,不仅工作效率提升,而且腾出了20%~30%的厂房空间。

      完成切割、弯曲之后,加工环节也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原来是一人一机,我们的目标是一人多机。”欧胜说,机加的这一块片区里一共20台设备,每个班组只需要十二三人,“差不多1个人管两台机器”。

      智能之变 产线更柔性更人性

      机器替代人只是第一步。对于五新装备来说,客户需求不尽相同,这使得车间产线并不能完全按照标准化生产去改造,而是要实现“柔性”生产,适应“非标”要求。

      这一点在焊接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是整套购置设备,很难完全匹配我们的生产需求,而且周期长、成本高。”欧胜说,五新装备选择的是“采购+自研”之路——买来现成的机械手等设备后,再自行改造配套。

      双管齐下,最终以产线上85%的自制零件,得以让焊接“按需下单”,完全契合生产节拍。

      如今,焊接环节的产能提高了50%,但人工并未增加。而且一次成型率达到60%,需要人工补焊的步骤大幅减少。

      车间大变样,不仅反映在生产环节。

      记者注意到,每台焊接设备的四周都被数根塑料条环绕,正上方还有一个排气管道,“我们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职业健康,加装这些设备后,能有效减少污染。”欧胜说。

      穿行于车间,AGV无人车沿着指定路线,准确地将物料运送到指定工位。

      记者跟随一台无人车,来到了它取料的源头——智能立库。

      车间里这座17米高的智能仓库,占地1200平方米,有22层,2000多个货位。

      智能生产,催生出智能装备。五新装备距离世界一流的目标,不再遥远。

      “车间智变·生产质变”系列报道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