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家谈”专栏

      陈小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场馆和研究机构,也曾到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和岳麓书院,就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和价值标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物质形态的实物遗产和精神形态的活态遗产,从不同侧面和领域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助于揭示和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是文明赓续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明高度和中华文明自身演化发展的视角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把它看作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充分体现出了总书记的文化情怀和远见卓识,在民族文化主体性回归下彰显了中华文化立场,成为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来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度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创造基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加强历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介质,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这要求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把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好,推进合理适度利用。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必须重视研究阐释工作。吴良镛院士强调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意义,“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文化遗产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密码,是我们开展文化交流和加强彼此理解的重要桥梁,是讲好当代中国发展故事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开展国际交往增进互信的最好依托。研究阐释好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利用的基础,必须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为不同文明间增进了解、和平相处创造新的有效途径。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前人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民族复兴的“战略资产”。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文化竞争力,其合理开发利用可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经济社会发展又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观,全面认识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使其有效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优质资源。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双效统一”的价值引领,以“文化两创”扎实推动文化创新,自主选择和自主转型,在开放包容中推动“选择性变迁”,才能创造更大文明成就。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馆长、副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