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民政部门依托水电气费等数据精准定位困难群众,让帮扶服务更具针对性;水利部门借助水利相关数据,及时协调保障安全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环保部门结合工业环保用电数据,实时监控生产与治污设备运行状态,精准识别异常生产或停产情况……在日常生活里,能源数据与市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长沙,一朵“智慧能源云”正悬浮在上空。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看这朵“云”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数”绘蓝图,赋能决策
近日,长沙春雨绵绵,雨水不断。而一旦到了汛期,各水电站该如何调节防洪与发电,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又保障能源供应呢?在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湖南全域的水文动态,各水电站水位、入库、发电和泄洪流量等指标一目了然。
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马骏表示,该平台是中心为水利部门打造的“流域水资源数据共享及协同调度管理平台”,依靠高精度建模打造的数字孪生底座,让不同调度方案的预演结果有了可视化呈现,为防洪调度、发电能力评估优化和生态流量监测等提供精准服务,2024年累计帮助有关部门增加了上亿千瓦时电量。“它将整个湖南境内的水流域作为一体综合研判。是泄洪还是保电,该平台能够及时提供‘最优解’,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在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智慧平台可不止这一个。马骏介绍,依托政府与能源企业的各类资源,同时融入气象、水利、地理等多领域外部数据,公司精心打造出能源数据智慧平台、电力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等30余个数字化平台。
一家火电厂,因环保不达标被要求停产整顿,如何保证该厂在整顿期间不违规生产呢?“过去我们只能依靠传统方式人工干预,而现在,运用电力环保智慧监管平台就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行为。”马骏介绍,目前,电力环保智慧监管平台接入了全省7000余家企业的非介入式环保监测终端数据。
“环保监管从过去传统的‘靠天吃饭’,转变为如今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调度。”马骏说,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另一方面也是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生动体现。
精准画像,惠及民生
能源数据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以电力数据为例,其覆盖面广、准确性高,能够客观且精准地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在民生领域,电力数据凭借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为居民生活用电行为、公共服务用电需求等绘就“精准画像”。
“通过对特定人群家中的电费缴纳次数、金额以及家中断电次数等多重数据的监测,基本能够确定其是否符合被帮扶的条件。”马骏说。
2021年,湖南省民政厅与国网湖南电力公司探索开展“电力大数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试点工作,根据用电、缴费及对应资产等多维数据构建研判模型,形成准入建议和退出预警明细表。“大数据”主动比对,“铁脚板”现场摸排,两者协同,提升了认定工作的“精确度”。
即使一位市民想要开一家店,也能用上这些大数据。
据介绍,筹备开店时,选址至关重要,而电力数据能为这个关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不久前,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就曾为一位品牌奶茶店负责人的选址提供过助力:通过用电量、用电高峰时段来了解区域活跃度,为选址做参考。“如果是新兴商圈,其用电量可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对奶茶店而言,就极有可能是客流量增长的潜力区域。”马骏补充道。
乡村振兴、智慧城市、安全生产……在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里,无形的数据通过跨界融合联动正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谈及未来,马骏表示,公司将继续开展数字孪生技术相关的建设,帮助水利、环保部门开展流域调度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等相关工作;同时,支撑相关部门开展湖南省能源行业可用数据空间的推广建设,帮助能源企业拥抱“数据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