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545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一汪春水

  曾淑娟

  春天会从各个不经意的角落冒出来,有时是柳梢,有时是花丛,有时又会是一汪碧水鱼塘。

  在成为鱼塘之前,这里是伯伯家前院菜地旁一处小小的水池。虽没有太多的美感,但这池水,曾是他们用来滋润菜地的希望,亦见证着伯伯一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路走来,清贫到富有,喧嚣到静默。里面的池水随着季节的变化时涨时落,接纳落叶、雨雪以及慢慢沉淀下来的岁月。

  伯伯走后,屋子空荡荡的,院子也无人打理,尽显荒芜,小池旁杂草丛生。好在伯伯在的时候,在里面丢了几片浮萍,养了一些红鲤鱼,然后浮萍肆意生长,导致鱼儿的呼吸空间有限,时不时有些翻着白身的鱼浮出。那会,看到这些鱼的时候,大家心中总会生发怜悯,毕竟它们在莲叶间游来游去的样子也是给人带来喜气和愉悦的。

  伯伯走后,小池的周遭虽没有了往日的烟火气息,但还有一棵老杨梅树,它挺拔着身躯,在一阵又一阵鸟儿的欢歌中开枝散叶。还有一树高大的月桂,依偎在小池旁,如同一个老友一样,一遇到大风大雨就会掉落一些嫩绿的叶子,每逢秋天就会给小池里撒下一片缤纷。

  后来,这无人打理的小池也是蓄满了烂泥,住在伯伯家上方的父亲,眼见这小池一片颓然,毅然决然想好好打理。

  他眼瞧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外出也做不了工,养点鱼,种点菜,日子也是比较充实的。而这小池,站在自己家地坪里就可以见到,也好看管。于是,请来了挖掘机,不到半天工夫,就在院子一旁连着原来占着几块菜地的地方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小鱼塘,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算拥有一个真正的小鱼塘了,将里面的泥土一并挖掉后,蓄好的池水不深不浅。赶着天气好,父亲将周围都装上了水泥护栏,只留了一个小小出口,池边有几块大石头搭起来的窄窄的石板桥。

  小池,就这样在父亲的手中变了模样,也在如梭的时光里,成为一处守望之所。

  自从有了这鱼塘后,父亲就骑着摩托车去了十公里外的鱼苗基地买了十几斤鲫鱼苗,拿回来的时候,这些鲜活的鱼苗密密麻麻装在透明塑料袋里,黑黑的小脑袋挨挨挤挤的,俨然一副期待着新家的模样。父亲小心翼翼将它们提起来往鱼塘走,塑料口一开,小鲫鱼便在水里欢腾着四散开来,瞬间不见踪影。

  父亲每天早上起来,就去鱼塘周围转转。要是碰上雨季,晚上都会醒来好几次,拿着手电筒走出来,查看鱼塘里面的水有没有涨起来,生怕里面的鱼会被冲跑掉。

  鱼塘的存在,带来了一片热闹。特别是往年春天的时候,还能够听到里面蛙声一片。鱼塘,似乎也有了另外一种风韵。父亲在里面种了一些莲藕,夏天的时候,荷叶荷花随风摇曳,赏心悦目。秋天,还能尝到青绿的荷叶间举起来的新鲜莲子。池水流动,历经岁月的翻腾汇聚着周围的繁茂与萧条,与我们一起,经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最终走上新的轮回,慢慢变成了一家人心中的念想。

  就在去年过年的时候,父亲干了一次鱼塘,他一个人穿着长长的雨靴站在冰冷的池水里,手里拿着网,抓了一大水缸的比巴掌还大的鲫鱼,乐得笑开了花。母亲用油与面粉将它们炸得金黄又酥脆,然后撒点辣椒粉,一家人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一起品尝,很是美好。

  父亲总说,生活是在细水长流中慢慢过的,它就是用心雕琢的过程,得学着去付出,去接纳,去适应。与其任这小池荒废掉,倒还不如好好利用,才不负这自然的馈赠,最起码,也能看到生机,令人心里舒坦。

  早阵子,父亲骑着他的老摩托又在四处寻小鲫鱼苗。我站在小池旁,春日的阳光从云层中露出了脸庞,照耀着温暖的大地。我俯下身,往下望去,一汪春水被风吹皱,不知名的花瓣在碧波上摇晃,或许那花瓣底下此刻也有小鱼抬头,望着春天洒落的花影,正怡然自得在这片静好时光里大口呼吸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已有0人评论